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网络整理 2019-06-17 最新信息

吴郡陆氏,为吴郡四姓之一,与顾、朱、张三族一同为江东世家大族。陆氏一族虽非中原人氏,但在汉朝、三国、晋朝等时期的史籍中都可见相关记载。本文的主述时期取在孙吴政权存在的几十年间。在这一时期,陆氏一族出仕并在各个方面担任职务的人有许多,可以说,在孙氏政权存在的几十年间,陆氏一族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繁盛时期。

政权建立初期: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众所周知,汉末时的陆氏与孙氏是有着旧怨的。因为庐江太守陆康的死,使得在日后孙氏入主江东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个旧结所导致的隔阂依旧存在,陆绩的死亡,究其根源也大致地来自于此。当然,这是后话。

作为江东的大族,他们对待孙氏的态度也将影响其他的士人。孙家虽然出于吴郡,属于江东本土人氏,但他们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也确确实实地伤害了不少的人,甚至于孙策还曾有过屠城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也有部分人支持孙家,但更多的人处于观望的状态。而在陆家之前,只有出自同为四姓的顾家人顾雍在孙家手下干活,且其家人还是不知道的。许多的士人都会根据这些大族对孙氏政权的态度来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时与孙氏有着较大矛盾的陆家的态度如何,就显得更为关键了。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再观此时陆家内部现状——“逊年长於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陆康遣送陆逊陆绩等人回到吴郡后,因年龄较大,陆逊基本也就成了陆家的实际管家人。而后其二十岁“始仕幕府”的行为,就算是一个很明显的表态了。究其原因,还是归根于陆氏是大族。如果没有家族的责任在,陆逊也完全可以像王裒那样终身不仕,随心所欲,但有了这一层的责任,他必须谋求更好的发展。陆孙之间的矛盾确确实实存在,但因为这一矛盾而坚持抗拒孙氏到底,于陆家并无半点好处。而作为大族,其自幼就树立的积极入世的儒学观念,也会比一般的士人强烈,就单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理想而言,陆逊,乃至陆家其他人的出仕,都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当然,陆逊等人的出仕,也有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的政策因素在里面。一边想要有所作为,一边想要招揽人才,两相结合下,各取所需,达成了和谐。但即使如此,原有的矛盾也只是被搁置,而非彻底消失。

政权中期(至孙权去世):

在这个时期,我们最为熟悉最能想到的陆家人便是陆逊。从平定山越,到一战成名的夷陵之战,再到石亭之战,陆逊以优秀的军事才能一路升迁,到上大将军,甚至丞相,盛极一时。他的仕途可谓一路顺风顺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是两边理念上的冲突。孙权崇尚法学,认为严峻的刑法才能统治好国家,但陆逊,乃至绝大部分的江东士人,秉持的却是儒学以“仁”为核心的理念。因为孙权早期的政策还比较柔和,所以这样的冲突在早期并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政权的发展,孙权推行的政策,制定的法律,也越来越偏向法家,引起了群臣的不满。张昭、顾雍等人曾直接反对孙权的严刑峻法,陆逊也曾上书对孙权称“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表面上看这是臣下对君王的谏言,但同样也是二者治国理念的冲突。孙权一心崇法,对于始终秉持儒家理念的陆家等人,说没有不满是不可能的。除开儒法之冲突,还有其他如开疆扩土还是留守江东一隅的思想冲突等,都是表面关系平和之下的隐忧。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另一方面,是孙权对于陆氏作为大族的忌惮。孙氏立业于江东,而陆氏是江东本土大族,孙氏要在这片土地更稳的立住脚跟,肯定少不了的要这些有影响力的家族予以支持。但同样的,因为有影响力,如若驾驭不当,那对孙氏政权来说,将可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翻阅大部分陆家人的传记,不难发现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出仕后,孙权给他们的官职,大多往地方军事方面安排。除去征辟后就被安排入尚书台任职的陆瑁外,即使陆逊已身为丞相,孙权依旧命他外镇武昌,而非留在建业。但陆氏最擅长的真的是“武”吗?并不是。【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绩既有躄疾,又意存儒雅,非其志也。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於世。(陆绩传)】【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陆凯传)】这两段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即使被安排带兵,书籍依旧是不离身的。那时的江东,虽然学术发展比起中原可能要差,但这依旧是很被大族、士人所看重的。也就是说,陆家的人,更擅长的,应当是政治文化方面。孙权眼瞎不识人,不能让他们各尽所才各展所能吗?也不是。孙权当然知道如若把他们留在中央,他们将更有所作为。但孙权担心的,便是其势过盛,最后导致朝政被他们一家把持。那时就算孙权还可以制衡他们,但后代却未必。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在这层层冲突摩擦的情况下,由南鲁党争为导火索,将矛盾不断放大摆在他们面前。之后党争以惨烈收场,陆家的亲戚多见流徙,陆逊更在不久后因孙权的连番责备愤恚而死。我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孙权所愿见,但他要借此削弱陆家在朝堂上的声势的想法一定是有的,而且应该还很强烈。于是在他死前,陆家最接近中央、最具影响力的人没有了,于孙权而言,威胁也就少了许多。

政权后期(至吴灭):

在孙权死后,曾有被权臣把持朝政的一段时间。至景帝孙休时期,以及孙皓前期,才算后期较为和平安定的年月。而孙吴政权后期,陆家影响力较大的是官至左丞相的陆凯,以及陆逊之子陆抗。在孙亮及孙休时期,二人基本都是在外掌兵,到孙皓时,陆凯成为了左丞相,而陆抗则都督了多地的军事。

浅谈三国孙吴政权(三):孙吴政权与陆逊家族

经历南鲁党争后,许多朝臣被杀、被流放,导致后期的人才已不如前期多。孙皓即位一段时间后,残暴本性显露,又有佞臣在侧,王蕃等人因此被杀、被下狱。陆凯升任左丞相后,知晓君主的残暴将会使孙吴走向末路,一直上疏劝谏孙皓。而孙皓也并非已是丧心病狂,所以这样的劝谏,孙皓即使反感,也还是稍微听进去了,对自己的行状有所收敛。但好景不长,陆凯的离世,使得朝中更无人能够有效地劝谏孙皓了。通过陆凯的上疏,我们能够知道许多当时的事情,也彰显了陆凯的政治才能。

再说陆抗。陆抗继领了其父陆逊的兵众,自孙权至孙皓,他基本没有参与过政治方面的事。但在军事方面,他带兵诛灭了据西陵城降晋的步氏,在守卫边防时,他与晋国守将羊祜交好,维护了后期孙吴边境较长时间的安宁。也基于他在军队的影响力,即使孙皓对陆凯感到厌恶,在陆抗去世前,孙皓始终不敢动陆凯的家人。可以说,陆抗虽然不处中央,但也凭借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在有生之年保住了家人甚至族人的平安。

在我看来,陆抗陆凯二人可以算是后期群臣中中流砥柱的一员。有他们的能力相佐,也是孙皓即使残暴但依旧撑持了孙吴十多年的原因之一。

(本文作者陆晏,请勿转载)

本文作者:六朝经纶(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12248616419380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陆逊   三国   孙权   儒家   陆绩   顾雍   陆康   孙策   政治   玉林   晋朝   尚书台   汉朝   文化   法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