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东林非党,而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网络整理 2019-05-25 最新信息

近年来流行一股为历史上本有定论的人物翻案的旋风,很多“高论”,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有些“高论”,让人匪夷所思!

就算历史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史有明文的人物,我们最好还是不要为了哗众取宠而故意做一些翻案的文章,否则只能是贻笑大方,成为众人眼中为了出名而故意“点”的“脱星”!

东林非党,而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樊树志先生在他所著的《国史十六讲》中对所谓的“东林党”做了十分详细、令人信服的考辩,其中的第十三讲“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开篇即已指明“晚明史上轰动一时的东林书院,于万历三十二年创建,天启五年被政府当局禁毁,只存在了短短的二十一年”,接着对于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高攀龙等诸君创院的初衷、宗旨以及院规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在《明末的东林运动》一文中所说的“明末东林运动的失败,代表传统儒家价值观念与现实恶劣政治势力斗争的一个典型,他们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但不是一个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团体。”还引用美国学者费正清与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论及东林书院时,所写的东林书院“以一场道德的改革运动重新确立儒家行为的传统准则”,“他们强调道德完善的极端重要性”,以这些确凿的证据证明“东林非党论”,并且在其后做有专门的论述,可见,所谓的“东林党”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是一群志在读书做学问的人,是魏忠贤阉党为了排斥异己、打击忠良而制造的一起骇人听闻的冤案。而精神阉党们居然罔顾历史事实,竟然写出“明实亡于东林党!我来帮魏忠贤翻案”这样的文章,不知作者是对于历史的无知,还是故作高论。

东林非党,而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至于明朝的灭亡,究竟谁该负责,其实历史上早已有人提出了此问,所以《明史·神宗本纪》才有“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一段话。清人赵翼在他的《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也说到“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曾对此问题做过专门的论述,他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这些古人的论述在在明白的告诉我们,明朝实在是亡于明神宗万历皇帝。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他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一书也写到:“他(即万历皇帝)身上的巨大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人可以做出确切的答复。但是追溯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以及一连串使皇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的出现,那么年丁亥年,即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一条界线。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它特别重要之处。”

东林非党,而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从这些文字当中也可以看出,明神宗实在是对于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怎么能罔顾历史的事实,将明朝的灭亡推卸到根本就不存在的东林“党”身上呢?

东林非党,而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明朝的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只是早已远去的历史,可对于明亡之后依然还活着的大明的子民们却是难以抹去的记忆,那记忆尤如刻骨铭心的锥心之痛,为此,他们做出了自己的思考,留下了斑斑血泪的历史记载,作为后人的我们,绝不能为了博一己之私名,而随意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历史这位“小姑娘”任意打扮!否则,那些原本就屈死在九泉之下的东林“冤魂”们岂能甘心?

本文作者:历史局(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56092010800794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神宗   万历十五年   明朝   历史   乾隆   崇祯   儒家   顾宪成   体育   魏忠贤   黄仁宇   政治   赵翼   文章   高攀龙   读书   明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