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晋阳之战,如果智伯没有得意忘形,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六国么?

网络整理 2019-05-07 最新信息

功败垂成四卿战,三家分晋七雄出!

晋阳之战,如果智伯没有得意忘形,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六国么?

韩赵魏三卿吃主

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政坛执牛耳之牛逼人物,姬姓,智氏,名瑶,因出自荀氏,又称荀瑶。

长久以来,鉴于“成王败寇”心理的作祟,历代史家多揪住导致智伯失败的性格缺陷进行讽刺和批判,其实,这是不公的。

在这里呢,虽然谈不上是为智伯平反,但我还是斗胆想客观呈现一下2500年前那场决定了晋国命运的诡异战争——晋阳之战。

前475年,随着赵氏家族掌门人赵鞅的病逝,智氏家族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智瑶登上了晋国正卿的宝座。

作为一颗政坛的新星,智瑶登位之初便雄心勃勃,力图恢复晋国昔日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的霸权。

晋阳之战,如果智伯没有得意忘形,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六国么?

智氏家族几代灵魂人物和谋士

当是时,春秋五霸早已走入历史,战国的雏形已经开始浮现,齐、楚、晋、越四大强国,各拉一群小弟,混战在一块,你方唱罢我登台。

在此种情况下,本来最有实力的晋国反而显得并不突出。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当年晋文公创下的“三军六卿制度”。

六卿制度虽然辅佐晋文公为晋国取得了中原霸权,但长此以往,却逐渐导致了晋国公室大权旁落。

有了私家土地的卿大夫们,当然是以守住自己的那份利益为第一要务,而往往把国君或者整个国家的利益放诸脑后,所谓政出私门,对外打出去的实力必然是要大打折扣了。

而智伯不一样啊,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作为执政大臣,于公于私他都必须要有所作为。

估计智伯也是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想出来一个釜底抽薪的点子:四卿献地。

当时,传统的六卿已经被灭掉了两个,只剩下了智氏和韩、赵、魏四家,其中智伯地盘最大,又是执政大臣,自然是一言九鼎。

晋阳之战,如果智伯没有得意忘形,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六国么?

晋阳之战前晋国四卿势力分布图,从这张图大概可以看出,为什么赵无恤敢于拒绝智伯了。

已经事先酝酿好了主意的智伯,把其他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召集到一块冠冕堂皇地说道:

“你们看啊,我们晋国也是老牌霸主了,可是现在呢,却竟然被越国这样的半吊子国家骑在头上,这都是因为我们的老板囊中羞涩,出门都抬不起头啊,这样吧,为了我们共同的荣誉,我们各家都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献给国君,怎么样?”

很难说,智伯此举的目的没有私心。作为执政大臣,即使自己献出土地和人口,但资源的支配权依然会在自己手里,而其他三家则不同了,一旦献出土地,自身实力就会相对削弱。况且,作为实力最强的智伯要求别人跟自己献出同样的土地,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甚至近似于敲诈。

但,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在智伯还没有做出实质的代晋行为时,又怎能否认他此番举动的公心呢?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韩、赵、魏三家是十足不愿意拿出一分地给晋公的(这太正常了,他们又不是傻子),于是,在韩魏两家迫于智伯的威势和表率献出土地后,赵氏的赵无恤终于撕破了脸皮,直接予以拒绝。

赵襄子衔其旧恨,怒曰:“土地乃先世所传,安敢弃之。韩、魏有地自予,吾不能媚人也。”(《东周列国志》)

智伯直接怒了,于是卷起几乎自己的全部家当,又纠集上韩、魏两家,意图对赵氏一举灭之。

赵襄子呢,莫说三家,智伯一家都不见得能抗得住,当然是寡不敌众,逃之夭夭。

逃到哪里去呢?当然是起家之地晋阳了。晋阳城厚民富,是赵氏先祖赵简子经营多年的老巢,况且赵家又对城中百姓多有体恤,自然是赵氏负隅顽抗的最后基地了。

晋阳之战,如果智伯没有得意忘形,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六国么?

晋阳之战地形图,汾水就在晋阳之侧,俗话说水既可载舟,便亦可覆舟

晋阳也确实没有让赵襄子失望,不仅抵抗住了三家联军的进攻,而且一抗就是两年。

智伯真是无愧于军事家的称号,他在巡视战地的时候,突然发现晋阳城虽然坚固,但是却地势低洼,而凑巧的是,汾水又恰好在附近。

足智多谋的智伯顿时心生一计。

前453年,智伯派智氏亲兵驻守汾水堤坝,然后阻水东流,以汾水倒灌晋阳城。

手段虽然残忍,但战术确是智伯首创

赵无恤怎么也没想到智伯会来这招,几乎一夜之间晋阳城遍地汪洋,城中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赵氏家将都现出隐隐的不安。

“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史记.赵世家》)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赵氏一门的崩溃是大概的了,正像他的前辈范式和中行氏那样。

然而,赵氏的命终是够硬,而成全他的竟是智伯自己。

这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呢?

话说晋阳城中大水漫天,就差那么两三尺都要从城墙上面溢流出来了,在高处巡视战果的智伯一时有些风光无俩,不禁喜形于色,指着如一片汪洋的晋阳城,对陪伴在两侧的魏桓子和韩康子说了一句话:

“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这河水不仅可以育人,而且还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呀!”

智伯遥指晋阳城,谓韩、魏曰:“我今日始知水之可以亡人国也。晋国之盛,表里山河,6汾、浍、晋、绛,皆号巨川,以吾观之,水不足恃,适足速亡耳。”(《东周列国志》)

史载,魏桓子和韩康子在听到这番话时,你碰碰我的衣袖,我踢踢你的脚跟,相对一视,面皆惧色。

晋阳之战,如果智伯没有得意忘形,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六国么?

智伯带着韩魏两家卿士居高临下巡视被水倒灌的晋阳城

为什么,魏氏都城安邑,韩氏都城平阳,都是地势低洼之处。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作为一个政治家,智伯竟然在胜败存亡的前夜如此口无遮拦,倒是有些“自作孽不可活”了。

智伯的得意忘形和韩魏的心怀鬼胎让身处绝望境地的赵无恤看到了机会,他派家相张孟谈私下密会韩、魏两位卿大夫,只说了一句“唇亡齿寒,我们的今日保不准就是你们的明天”,便彻底扭转了晋阳之战的形势。

紧接着,韩康子和魏桓子两个家主率领各自亲兵夺取汾水堤坝,将没有提防的智伯亲兵杀个精光,然后将汾水导向了智氏大营,一切便无可挽回了。

智伯兵败如山倒,自己身首异处不说,还连带家族两百多口被韩赵魏三家斩草除根。

整个晋国公室也随着这场战争智伯的失败而彻底名存实亡。

当朝执政被杀,事关国家大义,名义上的大老板晋哀公不禁勃然大怒,向齐、鲁两国借来兵力意图讨伐三个以下犯上的卿家,结果反被打败,客死中途。

自此以后,韩赵魏三足鼎立,彼此竞争又相互合作,由内而外先吃后分掉宗主国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表面上看来,“三家分晋”只是古代贵族集团的一次内部争斗,以及一个旧国家的解体和三个新诸侯国的诞生,其实,远非如此。

“三家分晋”对战国格局的形成影响巨大,甚至于说在客观上导致了后来华夏历史的走向。

除却“燕”这个属于打酱油角色的北方边陲国家之外,战国乱局其实就是秦、晋、齐、楚四个大国之间的游戏。

晋国,由于天然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自从曲沃武公以枝代干以来,便领土急剧扩张起来,除了齐桓公牛逼那几年以及楚国偶有争锋之外,整个春秋时期其实就是晋国一个国家表演的舞台。

秦国在穆公的带领下,也曾意欲逐鹿中原,无奈在晋国的压制下, 虽有过几场不错的战役,却始终没有走出函谷关半步。

出不了函谷关,秦国就永远只是一个边陲诸侯。

于是,晋国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挡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晋阳之战,如果智伯没有得意忘形,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六国么?

秦国赖以进出中原的函谷关就在晋国的疆域内,有强大的晋国在,秦国何来机会

三家分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取代晋国阻挡秦国东进的魏国,虽也曾吊打诸侯,却由于劲敌环伺而过早耗费了国力,后来在秦国的持续蚕食下,一步步放入了秦国这只虎狼。

有人可能会说了,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靠的是商鞅变法后的强大,并不是三晋的施舍,即使晋国犹在,大概也改变不了六国覆灭的结局吧。

有这种认识的人,大概是不懂得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着的历史了

晋国的分裂与否固然不能改变秦国依旧会因商鞅变法而变得强大的可能,但秦国一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战国末年秦国连续出了几任贤明的君主和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而东方六国则不同,一则国家太多一盘散沙无法联合,二则各国国君青黄不接连出昏招。

一句话,战国末那几十年,是秦国统一华夏最佳的一个时间窗口,错过了这个窗口,你以为历史还会再次给秦国机会么?

别忘了,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强大的只有军事,却从来不是政治和文化。

后世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征伐四方何等雄浑,可是等到几代优秀人物湮灭在历史深处的时候,所谓的蒙古大军不也不堪一击了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2500年前的晋阳之战,不仅导致了三家分晋,更深刻影响了以后华夏民族的历史走向。

因为,此战过后,统一的历史任务大概率地被交到了秦国手中。

本文作者:青春里的那场雨(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58625489833217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荀瑶   太原   魏桓子   历史   赵简子   春秋战国   汾河   晋文公   赵襄子   周公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