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网络整理 2019-06-06 最新信息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杏是一种北方水果,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为什么说杏的地位特殊呢?在古代,但凡是跟杏沾边的,要么是读书,要么是救人,可杏树在古代却一直没有大面积的种植开来。

比如杏坛讲学,比如我们常见一些药堂或者药店名字中都喜欢带“杏林”这样的字。这些当然都是有典故的。但我们在看到这些东西时,首先就会想到孔子时已经有杏,既然在杏坛讲学,孔子又是万世儒师,以后那些文人自然会在杏上大作文章。

也的确是这样的,后世不少文人都热衷于写杏,比如南北朝文学家王褒曾经在自己押阳韵的《九日从驾诗》中这样写:

黄山猎地广,青门官路长。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曙影初分地,暗色始成光。高旆长楸坂,缇幕杏间堂……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时,这首诗是南北朝时的王褒写的,不是西汉时期那个辞赋家王褒。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而关于“杏林”的由来,则出于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道教志怪小说《神仙传》,里面是这样说的:

董奉居庐山。为治病,重者种杏五株,轻者一株,于林中所在,箪食一器,是换一谷。少者虎逐之,乃以谷赈贫穷,号董仙杏林。

这里说的是一个人为人治病不要钱,只需要栽杏树,后来被人称为董仙杏林。

那么,这个是我国原有产物吗?都有过什么样的发展呢?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一、从商到汉,关于起源

杏起源于我国,这个没有争议。杏这个字早在商朝时就有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开始时的样子其实跟“果”字这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差不多一棵树的样子。

关于杏最早可查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可以在《管子》、《庄子》、《山海经》中看到记载。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这三种古籍中,如果按照年代来算,其实是《山海经》最早,至少可以确定在战国以前,向上推则有无限可能,最大的可能是在此之前,已经由人口口相传了多少代,后来被整理成书。在《山海经》中是这样说杏的:

灵山之下,其木多杏。

而在《庄子》中,则记载了孔子讲学,里面是这样说的:

孔子游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庄子写孔子,应该不是杜撰,而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画面,夫子坐一边抚琴,弟子在一旁读书,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一种生活?同时,在那个时候,开始私人教学,有教无类,使读书可以向下层庶民发展,这又是什么样的一种创举?

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这是后人对孔子最高的礼赞!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而在《管子》中是这样说的: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关于《管子》的成书年代,这个跨度比较大,但最早不会超过战国中期,向下则可以推到秦汉时期,故不具有代表性。但别的古籍可以证明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到了汉朝时,《夏小正》里这样说:

四月囿有见杏。

这里有个重要的字是“囿”,这个字可以解释成一个圈子,也可以解释成一个园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四月园里有杏,这说明当时已经有私人栽培杏树。《夏小正》的成书年代其实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说这是一本夏朝时期的历法,但想来是不太可能的。我们之所以放到汉朝时才说,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在两汉年间成书的。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班固《汉书·地理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范蠡宅在洞庭湖中,有海杏,大如拳也。

另外,我们如果看这些古籍就会发现,杏不像别的水果能够普遍种植,汉代成书的农书《汜胜之书》里是这样记载的:

杏花如何。可耕白沙

《汜胜之书》里记载杏竟然没有说杏的栽种,而是说杏花开时,可以种别的东西。这说明也仅仅是私人种植。

所以,杏原产地是在我国。最早出现杏字是在商朝甲骨文,最早可查的记载在春秋战国,到汉朝时,已经有私人在园子中种植。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二、从魏晋到唐朝,关于种植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出现在诗词里,特别是王褒写的最多,他多次写杏和杏花,我们无法去揣摩那时候一些文人和名士的心理,他们似乎都有一种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比如阮籍特别喜欢写甜瓜,而到了王褒这里,他就特别喜欢写杏。

在他的《轻举篇》中这样写:

看棋城邑改,辞家墟巷空。流珠馀旧灶,种杏发新业……

他写杏太多了,我们无法一一举例,但我们在这里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杏做为一种水果,但却并没有被人多写栽培,更多的是被文人做为一种代借的方式出现在诗词里,比如别的水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该有栽培之法了,特别是北魏末年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记载了很多关于作物和水果的种植,但杏的记载却非常简单,就这么一句:

杏子仁可以为粥。

就说一句杏仁可以熬粥,这不由得让我们奇怪,为什么是这样呢?其实,古代人跟现代人差多,都知道杏并不养人,吃多了不好,所以杏在古代并不提倡大面积栽培。

东晋时期的张僧鉴在自己的笔记《浔阳记》中也提到了“杏林”由来:

杏在北岭上,有树百株,今犹称董先生杏林。

到唐朝时,杏可以搭配别水果吃,还可以制成干果,在唐代妇产科科学家,唐代著名医学家昝殷的《食医心鉴》里有干果介绍是这样说的:

杏仁、柿饼、栗子、枣……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除此之外就是诗词了,唐代写杏和杏花的诗词太多了,比如在白居易《杏园花下赠刘郎中》中这样写:

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

另外,唐朝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写了个语焉不详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杜师仁常赁居,庭有巨杏树。邻居老人每担水至树侧,必叹曰:此树可惜……复戒曰:有实,自青皮时必摽之,十去八九,则树活。如其言,树益茂盛矣。又尝见《栽植经》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

我们可以看出来,到了唐朝时,杏树种植仍然局限于某户人家或者某人的园子,并不像桃和梨那样,在汉朝就动不动有人种了千棵,杏树并没有得到发展。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三、宋明到以后,关于普及

杏到了宋朝时,仍然不见大面积种植,也是常常出现在诗词里,似乎只受文人的青睐而得不到农夫果农的喜爱。但这种情况到了明朝时有了些许改观。

明朝时,徐光启《农政全书》里这样写杏:

杏,树大,花多,根最浅,以大石压根则花盛。叶似梅差大,色微红,圆而有尖。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花五出,其六出者必双仁,有毒……

而几乎是同时期的王象晋《群芳谱》中结合前人的经验,系统而认真的对杏进行了论述,从栽培到种植,顺便还提到了嫁接。

介绍栽培种植是这样说的:

种杏与桃同,取极熟者带肉埋粪中,至春芽出即移别地,行宜稀,宜近人家。树大戒移栽,移则不茂。正月钁树下地,通阳气,二月除树下草,三月离树五步作畦,以通水,旱则浇灌,遇有霜雪则烧烟树下,以护花苞。

介绍嫁接时是这样说的:

桃树接杏,结果红而且大,又耐久不枯。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杏》是这样写的:

杏,一名甜梅,仁苦、温、冷、有小毒。

杏,地位特殊却又命运多舛。一口气搞懂杏的前世今生

到了近现代,杏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跟桃和梨这些比起来仍然是小众。杏和桃还有梨都发端于我国远古时代,可名气远远不如桃、梨,这似乎是杏的悲哀,可仔细想想的话,万物都有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必因为某些天生的缺点去伤感忧虑。我们说的是杏,但这又何尝不是人生呢?

本文作者:乡村黑嫂(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87274436630989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孔子   山海经   春秋战国   汉朝   春秋时期   庄子   诗歌   南北朝   历史   甲骨文   杏子   唐朝   道教   西汉   东晋   水果   神仙传   读书   商朝   齐民要术   秦汉   夏朝   汉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