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称古代的航空母舰,明朝真的能造出来吗?

网络整理 2019-04-26 最新信息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称古代的航空母舰,明朝真的能造出来吗?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即146.67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

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称古代的航空母舰,明朝真的能造出来吗?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折合现代计量,就是长146.67米、宽50.94米,不止明初,就是放到清代,都是海上巨无霸的存在,堪称是古代的航空母舰。

那么,明初有能力造这么大的船吗?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称古代的航空母舰,明朝真的能造出来吗?

宝船大小,现在采用最多的一种说法是:“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这一观点的出处有《明史.郑和传》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明马欢《瀛涯胜览》卷首记载:“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马欢是郑和使团中的通事,曾三次随郑和出使。其他明代著述中,还有顾起云《客座赘语》,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郑和家谱》所记宝船大小亦与马欢相同。另巩珍《西洋番国志》中云,“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巩珍也是从郑和下西洋的一个幕僚。这些史料所反映出的宝船形制无疑是十分庞大的。明洪武二十六年定斛斗称尺度,当时所定营造尺一尺相当于今31.1厘米。则宝船长与宽分别为138米和56米。如此尺寸属实,则宝船是除诺亚方舟外全世界最大的木帆船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史料所载有误,可能马欢著作在传抄修订刻印时错录有关船只大小的数据,其他书籍都采信马欢著述故而踵谬。此观点并指出:从古至今都无如此规模的类似木帆船出现。比较具代表性的论点是于198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上,杨宗英宣读的论文《略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尺度》。在分析了史料常有失实;船舶尺度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以及受材料强度限制等几点后,作者提出:“明史上记载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若将其宽作为长,将长度的单位丈改为尺,而改为四丈四广,十八丈长,则与一般法式估算的尺度相当接近了。”除这一论文所述观点,还有学者认为“广十八丈”是“广于八丈”之误。

第三种说法根据另一线索,即1936年于南京下关静海寺墙壁间发现的碑记。碑已残缺不全,但有“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这样的记载。刊立年月、立碑人姓名均缺,相传为郑和所立。根据宋`明、清有关古籍所载船舶尺度分析,二千料船长十余丈,宽三丈左右。以此观点而论,郑和所乘宝船的尺寸是不甚大的。

以上观点提出了对宝船尺度的观点。另有一些关于宝船大小的观点,都不同意《明史》和马欢著述所记,只是未曾提出确切的可供勘误的尺寸,也一并录出如下。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称古代的航空母舰,明朝真的能造出来吗?

第一种观点属工程上的。依《明史》所记尺寸,宝船的长宽比为2.46。在现代造船工业中,船舶长宽比多为5-7,宝船宽度过大,从力学上讲就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尺寸无法保证结构强度。“船长大于90米,船体所受纵向弯曲力矩很大,木质船体的强度要求就更难保证了。即使现代超过100米的大型木船也是很少见的...... 所以宝船长100多米从强度分析也是不可能的。”“船的尺寸过大,在海上受波浪和静水压力的作用力也就大增,船体结构强度就难以保证,而导致船体变形,板缝渗漏,船的使用寿命缩短。当然可以采取减轻首尾部重量,增加纵向与局部构件等措施来加以改进,但很不经济。西欧的造船家认为木帆船的长度极限是80-100米。”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史书对船舶描写大部不符实际,《明史》中尺寸的可信度是不高的。例如《晋书.王浚传》记载“作大船连舫百二十步,受2000人......上皆得驰马来往。”百二十步约合170米。晋代造出170米长,能载2000人的大木船已经不大可能,更何况是在长江中;《隋书.杨素传》记:“作五牙舰,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当时百尺约合23.5米,作为船也太高了。现代万吨轮五层也才十几米;陆游《入蜀记》中说在武昌“观大军教习水战,大舰700艘,皆长二、三十丈,上设城壁、`楼橹,旗帜鲜明,金鼓鞺鞳,破巨浪往来,捷如飞翔。”在宋代,长江中云集700艘60-90米长的木船,实难令人置信。

第三种观点则根据一个考古发现提出。1957年5月在南京下关中保村发现了一根古代舵杆。因宝船建造地点极有可能就在位于此处的宝船厂和龙江船厂,故有人认为舵杆乃宝船所用。杆长11.7米,有人认为此杆无论配沙船型还是配福船型都只能合用于十七至十八丈长的船。此外原先位设在此处的南京宝船厂和龙江船厂规模较小,不可能造出四十四丈长十八丈宽的船。史载宝船曾于刘家港停泊,但只要实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里是很小的港口,水又浅,无法停泊大船。

除上述观点外,其他如认为受社会生产力、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原料限制,明初是无法负担此种大规模工程的。有人走访了我国的一些老船工,这些老船工都从未见过超过60米长的我国木帆船,可见我国木帆船制造技术只局限于此。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称古代的航空母舰,明朝真的能造出来吗?

但是不可否认,历史上确实有郑和宝船的出现。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先来举个例子。

曹操起兵时有几万人,后来灭袁绍,诛吕布,到荆州吞了10万多荆州兵,估计手下最多有50万兵力。下江南他不能倾巢出动吧?每个城都要留人守着,实际参加赤壁之战的最多30万。

而就是这三十万人,就诈称八十万。“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可见,古人关于军事类的数据,是善于夸大的。不排除郑和宝船的各项数据,是记录的时候有误或者有意夸大。

或许,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会有关于宝船的新的证据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作者:历史达人VIP(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02274025445837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郑和   明朝   明史   马欢   航空母舰   经济   航海   清朝   宋朝   晋朝   陆游   力学   南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