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网络整理 2019-04-24 最新信息

明朝有一个让很多人争议的话题,就是明末崇祯皇帝要是不杀害袁崇焕,明朝就不会那么快被清朝灭亡。

袁崇焕在很多人心里地位很高,是抗清英雄,汉人王朝最后的荣光。要不是皇太极的反间计让袁崇焕冤死,清军根本没法入关。

但奇怪的是,袁崇焕被处死的时候,北京城里的老百姓都是高声叫好,甚至争着吃他的肉,这又是为何?

袁崇焕究竟死的冤不冤,是明末最大的疑问。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的对手认为他死得冤。一些清朝内部档案显示,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乾隆时朝的《明史》出版后,这一说法公开化。大意是说,后金决策层故意让两名被俘的明朝太监偷听到袁崇焕与后金有不可告人的交易,然后将这两人放了。

按照后金人的设想,这俩太监回去后,自然会跟他们的主子密报这起惊天大阴谋。这出反间计从策划到实施,都很粗糙,带有强烈的舞台效果。总之,反间计是使了,但效果却不好。证据是,崇祯杀袁崇焕,几大罪名里根本没有一款关乎“通敌”。乾隆却只当祖宗的妙计成功了。

问题是,乾隆为什么要为袁崇焕拨乱反正?乾隆的意思是:一清朝政权的来源问题。袁崇焕被冤杀,说明明朝君主昏庸,清朝代明是顺乎天命的。二是任何时代的统治者都需要忠臣,乾隆倡导忠君思想,要为袁崇焕等忠臣烈士平反。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袁崇焕不是死于反间计,而是死于“己巳之变”。1629年,后金天聪汗皇太极率领军队越过明军层层设防的关宁防线,从蓟镇突入明朝内地,是为“己巳之变”。皇太极这次奇袭,不亚于在北京城里投下一颗原子弹。

从1619年萨尔浒之战大败,至此11个年头,明金的战事都在边疆打,打得再狠,京城官民基本都无感。等到皇太极打到城下,半个多世纪没有经受过战乱流离的北京市民和朝廷官员们,在入侵者的烧杀劫掠面前,才把边患与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京城官民的、第一反应不是感慨后金的强大,而是陷入了对守边大吏袁崇焕的怀疑与愤恨之中。恰在此时,后金散播袁崇焕的谣言起到了发酵作用,袁崇焕的人设彻底坍塌了。

整个社会对袁崇焕怨谤纷起,老百姓都在骂袁崇焕是卖国贼。尽管袁崇焕在城外与后金拼死拼活,朝廷就是不让他和他的军队进城休整。然后崇祯单独召见袁崇焕,袁崇焕被捕了。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忽悠领导的后果

崇祯是个明白人,他把袁崇焕关了好几个月,罪名也定了好几个,但都没有谣言中提到的“通敌”。然而,崇祯为什么不替袁崇焕澄清谣言,反而必须要他死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崇祯就认为袁崇焕该死。

毕竟皇太极都杀到北京城下了,这么大的变故总得有人担责吧?这个人不可能是皇帝本人,那就只能是皇帝任用的某个官员。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对袁崇焕这次严重的失常发挥,崇祯从重而非从轻进行惩处,深层原因则在于,他感觉自己幼小的心灵被袁崇焕伤害了。崇祯定了袁崇焕的罪,打头第一条就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

这个约定很多史籍都有记载,1628年,赋闲了9个月的原辽东巡抚袁崇焕,被重新起用为辽东督师。在获崇祯召见的对话中,袁崇焕当着年轻皇帝的面夸下海口,说给他五年时间,后金可平,全辽可复。当时就有人私下对袁崇焕“五年复辽”的计划表示严重怀疑,说他在忽悠领导。

以明朝和后金的力量对比来看,明朝能遏制后金的攻势已属不易,更别说收复失地。后来袁崇焕也知道自己忽悠大了,赶紧向崇祯提条件。

大明集团CEO对这个这个十分响亮的口号很满意,钱粮保证不缺,武器给最好的,只信任你一人,还赐给他尚方宝剑。可以说,袁崇焕以一个大饼换来了最高权力的眷顾,个人地位达到顶点。

他是一个做大事不拘小节的人,不管“五年复辽”能不能实现,此时赢得皇帝信任,有机会大展拳脚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完美计划,让自己坐上了职场晋升的直升机。

仅仅过了一年多,后金抢市场就抢到大明集团的核心地盘来了,这难道就是袁崇焕的“五年复辽”?尽管五年之约期限未到,崇祯已无再多的投入,有的只是受了欺骗和愚弄后的一把怒火。当年在皇帝面前吹过的牛逼,被京城门口的敌军挤破了,现在只好用一条命来赌注。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性格缺陷

清朝的张岱指出,袁崇焕的悲剧是他的性格缺陷造成的,袁崇焕性格暴躁,喜欢夸海口,还经常挑战领导。

在帝国做官,无论你多么善战能干,多么不可替代,有一条红线始终要坚守住:什么都可以去挑战,但千万不要挑战大老板的面子和权威。

很桀骜不驯的袁崇焕杀总兵毛文龙,第一次挑战了大老板的权威,袁崇焕先斩后奏,更是犯了大忌。这事报到朝廷,崇祯先是大大吃了一惊,第一念头想要拿袁崇焕是问。不过毕竟少年老成,但想到辽东战事正倚重袁崇焕,于是仍在圣旨中对袁杀毛文龙表示了支持。

然而,此事已经给袁崇焕日后招祸的种子已经埋下,跟后金谋议和之事,挑战了大老板的面子。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袁崇焕在给皇帝的上疏中明确了他“五年复辽”的计划,其中即提到是把议和作为一个套路,目的是实施缓兵之计,争取时间巩固边防。

崇祯对这个计划整体做了同意的批复,但最后加诸其身的罪名,有一条恰恰与议和有关。可以看出,袁崇焕为了推进议和,不惜帮助敌人斩杀了毛文龙,从而解除了后金的后顾之忧。然后为了议和,不惜放纵清军长驱直入,打到京城门口。

崇祯这么强调议和的罪名,实际上是这事儿泄露出去,很伤面子,所以这个锅必须得让袁崇焕来背。议和从来就是做得说不得,让天下人知道了会怎么看?

而且袁崇焕在军队中威望太高,挑战了大老板的权威。他手下精兵又多,袁崇焕下狱后,部将祖大寿拥兵哗变,朝廷怎么喊话都没有用,最后全赖袁的一纸手令搞定。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这样的封疆大吏,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应对皇帝的猜忌,那么等待他的迟早是死路一条。很明显袁崇焕没有这样的智慧。与之对比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没有自己做皇帝的野心,就干脆把子弟兵遣散了,让慈禧太后睡个安稳觉,自己也留个中兴之臣的好名声。

人无完人

普通人读历史,总是扼腕叹息,如果袁崇焕不死,清能不能取代明要打个问号。

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朝代更替是综合实力变迁的结果,不排除一定的偶然性,但绝非一人一事所能改变。

以明朝整体局势的衰颓,就算是十个袁崇焕也多顶不了几年。更何况袁崇焕绝非完人,虽有过辉煌战功,但也犯了不少低级的战术错误。要命的是,他的综合素质不够硬,虽然年长却表现得不及崇祯老练。

明末抗清大将为何最后被领导处死?不是冤杀,而是职场情商太低

做事任性独断,性情乖僻自负,凡事不会从老板的角度考虑得失,不替老板解忧还时常让老板不安心。这种天真,任何时候都是致命的。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即便没有崇祯的严酷,袁崇焕始终难逃一死。

就好比你身处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你做事情一定会估计领导和大老板的想法,而不是肆意妄为。权力和资源都是平台和领导给你的,你不能帮领导解决事情,相反还让他闹心,你这个管理者还能当的久吗?

本文作者:林达讲故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6929130149983079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朝   袁崇焕   清朝   乾隆   皇太极   明史   跳槽那些事儿   毛文龙   崇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