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网络整理 2019-05-21 最新信息

引言:遍观历史,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似乎不曾安分过,我们曾东征西讨,也曾用铁骑踏遍天下河山,为的就是建立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汉文化圈。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不屈不挠、敢为天下先的蓬勃朝气,我们的基因中早已注入了领导世界的不屈意志,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有重建世界格局的资格。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中华民族

漫长的历史岁月斑驳了那个辉煌的时代——唐朝,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主导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但其背后的不仅有着历代雄主的坚持,更是无数中华儿女用身躯堆砌出来的。我们不能忘记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不能忘记那个文治武功空前强大的岁月,今天带领大家看清中华征服高句丽的背后原因,不仅仅是太宗李世民为的自身功绩,更是不同国家之间在东北亚政治格局之间的博弈。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唐建立后东北亚局势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高句丽不仅对强大的唐朝称臣纳贡,也向其对手一直执臣子之礼,并希望以其对手的力量牵制唐朝军队主力,为自己的发展和进一步壮大创造好的条件。在此就不难看出,高句丽对于中原王朝的臣服只是表面的,也只能是暂时的,高句丽担心强大的唐朝有朝一日兴兵灭掉自己,而唐朝业也肯定容不下高句丽,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唐朝灭亡各个割据势力后成为大一统的王朝,北方民族臣服,双方的矛盾开始显现。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唐大一统之战

唐朝前期对高句丽采取安抚的政策,高句丽王没能领会唐皇帝的良苦用心,他一方面接受中央王朝的册封,称臣纳贡,享受种种政治的和物质的待遇,一方面又伺机进犯辽西,炫耀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东北亚。这样首鼠两端的举动,最后导致太宗即位后对其政策的改变,由安抚、册封,而转向了连续不断的征讨。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李世民画像

为什么太宗皇帝李世民会对高句丽连续不断的征讨?我认为是为了救助新罗,维持朝鲜半岛的实力均衡,从而维持自身在东北亚的统治局面。贞观十六年,高句丽权臣盖苏文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高句丽国王,令唐朝君臣心生警惕,但太宗仍维持唐朝与高句丽的表面关系,由此看出太宗并非好大喜功、贪图名气之人。

后来东北亚形势急转直下,高句丽和百济处于共同的目的,秘密结成联盟,想要占领新罗。他们知道自己的力量无法与唐王朝抗衡,四处活动,拉动日本与唐王朝对抗,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高句丽已经不安心做唐朝的属地之国,而是想趁机崛起挑战唐朝在东北亚的霸权地位,这当然触碰到了唐朝的底线。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唐太宗剧照

唐太宗派人毁掉高句丽所造的京观(隋远征军阵亡将士尸骨所筑),安葬隋军士兵尸体,为的就是警告高句丽,不要逼我出手。但高句丽不顾唐朝的劝阻,一面对于唐朝虚与委蛇,理会那一面加紧进攻新罗,一意孤行,最终促使唐太宗李世民下定决心永久地解决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定问题,率军亲征高句丽。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京观遗址

贞观十九年,太宗率军从洛阳出发,令太子留守定州,在幽州城南誓师后进军,一场远征国外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名将李世勣率军出其不意渡过辽河,先后攻下辽东城、白岩城及盖牟城,进逼高句丽的军事重镇安市城,攻下此城,高句丽的首都平壤便门户大开,暴露在唐军的眼皮底下。为了不失去安市城,高句丽大将率军15万援助安市,以倾国之兵摆出与唐军决战的姿态。虽然最后唐军消灭了高句丽军队的主力,但导致安市城久攻而不下,“六旬不能克”,最后不得不撤回中原。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名将李世勣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取得了初步胜利,攻克城池十余座,极大地削弱了高句丽的有生力量。后来在第二次、第三次征讨中,太宗改变策略,不断侵袭高句丽,让他们疲于奔命,消耗国力,取得了很大的战果。高句丽国力衰弱后,太宗曾说,明年以三十万众,公为大总管,一举可灭也,但岁月催人老,太宗后来因病去世,其子李治延续李世民的政策,最终拿下了高句丽,确定了唐在朝鲜半岛的宗主国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唐征伐高句丽示意图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有其一代雄主的长远考虑、政治考量在里面,如果不把高句丽打压下去,就会有其他臣服的部落起来,挑战唐王朝的权威,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唐朝平定高句丽,不仅给朝鲜半岛带来了200多年的和平,更是给朝鲜搬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以及生产技术,促进了朝鲜半岛的均衡,粉碎了日本妄图扩张的心思。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强大的唐朝

小国也有崛起的梦想,但定不为强大的中央王朝所能容纳,正如日本在对朱元璋的回信中所说:唯中华而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做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非一人之天。”故中华有中华之雄心,夷狄虽小,也有夷狄之意气。

唐太宗李世民三次征伐高句丽,死前仍在谋划,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唐朝全盛时期

戎狄有戎狄之意气,但不可以引火烧身,做跳梁小丑,正如明史中所言:“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有着与自身地位相匹配的实力,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靠着刀枪挣来的!

本文作者:大话说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3197755792757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唐太宗   唐朝   朝鲜   历史   朝鲜半岛   唐军   唐高宗   李世勣   李渊   朱元璋   日本   明史   公为   政治   中国历史   定州   渊盖苏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