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民64卦图解国开武馆,许多规矩不能坏(图)

网络整理 2017-02-14 本地信息
(原标题:民国开武馆,许多规矩不能坏(图))

如今年纪比较大的天津人,记忆中总有和武术相关的片段,即使他们本人不练武,也能说上几段天津武林高手的轶事。

作为交通要塞,过去天津卫集中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其中有不少人雇佣习武者当保镖,于是天津成为了镖师、江湖游侠和武林高手的荟萃之地。习武者在此开馆授徒,进一步促进了武术在天津的传播。

对于民国时的武馆,人们大多只在电视剧中见过,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极拳的传承人高铁静,却对武馆有着更真切的了解。1931年到1966年,他的父亲高铠庭先生在娘娘宫内开设无极国术馆,年幼的高铁静经常去那里和师兄弟一起练武。如今,在他保留的一张张老照片和更年长的师兄弟的讲述中,他对武馆的记忆不断复苏和完善。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有习武强国的想法,我父亲也是如此,这是他最终决定开武馆的原因之一。无极国术馆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强身强国强种”

高铠庭是天津著名武术家、无极武术的第五代传人。1931年开设武馆时,他还只是个19岁的年轻人,但已经因为在武术比赛中频频获奖而小有名气。他因为功夫好而被一家金店的老板看重,后受到那位老板的帮助在娘娘宫内开设武馆。“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有习武强国的想法,我父亲也是如此,这是他最终决定开武馆的原因之一。无极国术馆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强身强国强种。”高铁静说。

旧时开武馆并不是功夫好就可以,而是要有处理各种复杂状况的能力。

高铁静说,那个年代开武馆,先要到天津市国术馆进行登记,相当于获取营业执照。他的父亲去申请登记时,国术馆的负责人看他年轻,有心为难他,便问如果他出招,高铠庭能不能“接手”,“接手是行话,意思是能不能破解他的招数。”

当时高铠庭用本门的无极功破解了对方的招数,那一幕恰好被一位刚进门的武术界前辈看到。那位前辈便问国术馆负责人:“你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吗?他是杆子王的徒孙。”

那时的天津武术界有“四王”,都是武功好且在天津武术界有声望的人物。高铠庭的师爷是无极武术的第三代传人王玉珍,当年,王玉珍凭着一杆枪战胜了“神枪”李登弟,有“杆子王”之称。高铠庭入门后被师爷王玉珍看重并亲自传授武艺,所以武术界有不少人认识这个年轻人。

就这样,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师门的影响力,高铠庭顺利登记并且开馆。

没想到的是,开馆之后依然困难重重。“那时天津有个出了名的混混,有一次他到娘娘宫探望亲戚,正好遇到我父亲。我父亲一米八的个头儿,长得魁伟壮实。那混混看中了我父亲,想让父亲给他当手下。他先是用金钱利诱我父亲,被我父亲拒绝后,又派人来武馆寻衅滋事,结果来滋事的人被我父亲打得不敢来了。这之后,他又利用关系让房东涨房租,挤对我父亲的武馆搬家,最后父亲只好买下了那处房产。后来,随着那混混慢慢失势,这件事才了结。”高铁静说。

开武馆是以招收学员取得报酬为生,却也不是什么人都收,而是有招收学员的严格标准

“曾经有个姓刘的人到我父亲的武馆学习。我父亲通过他的抻腿、猫腰等一些基本动作,判断出他以前应该跟别人练过,于是问他学会武艺后要做什么。那个人说要出去撂地,我父亲就坚决不肯教他了。”据高铁静解释,练武术的人在户外表演时,器械的放置是有讲究的,如果器械倒着放在地上,则表示这个人是靠武术表演赚取钱财,这种方式被称为“撂地”,在当时这会被真正的习武之人看不起。

所以,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高铁静和师兄弟一定会让所有的器械都“立着”,这也是当时很多武馆的规矩。

高铁静听年纪较长的师兄弟说过,他父亲当年还曾经拒绝过一位姓满的学员。当时是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前来拜师,要求让孩子学铁砂掌,“铁砂掌的练习很苦,是一个把手掌练到破皮,之后结痂、破皮再结痂的过程,很多大人都受不了。我父亲便问他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苦的功夫,他才说了原因。”

原来,那位满师傅开摔跤场。不久前,一个当地的年轻人到他的摔跤场挑战。按照当时摔跤场的规矩,无论是三局两胜还是五局三胜,挑战者在确认自己能获胜后,都应该“让一跤”,为摔跤场保留些颜面。可那个年轻人不管这些,一口气将满师傅的徒弟都打败了。

满师傅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亲自下场,没想到,他一上场就被年轻人抓住了腰带。满师傅晃动身体想把年轻人甩开,没想到年轻人懂功夫,趁着满师傅用劲儿的时机推了他一把,满师傅立刻感到浑身难受,主动提出放弃比赛。第二天,余恨难消的满师傅就带着儿子来拜师了。

高铠庭没有收这个徒弟,一来因为那个年轻人是自己的徒侄,更重要的是不想让这个孩子在仇恨中习武,反而劝满师傅好好教授徒弟,日后在摔跤场上打败那个年轻人。

“我父亲开武馆的几十年中,调解了武术界中很多类似的矛盾。每年到武馆成立纪念日,父亲都靠自己的威望将京津两地的武术名家请到一起,促进了两地的武术交流。”高铁静说。

高铁静说,在父亲的武馆内,武馆内部人员之间要做到长幼有序,师兄弟之间不许招呼小名,不许起外号,要以“师兄”“师弟”相称,师弟见到师兄要先打招呼;练武功时要注意着装,夏天无论多热都不允许光着膀子练武

高铁静记得,以前娘娘宫的大殿后面有一幢二层的楼房,上世纪50年代,那里生产一种名为“双燕”的水彩。无极国术馆就位于二层楼和大殿后的那片区域,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写有“无极靠板”四个字的一块“靠板”。

“靠板是无极门所特有的。靠板的一部分被埋在地下,练习者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击打靠板。”高铁静说。如今,高铁静的徒弟张洪军所开的教授无极拳的武馆位于楼上,没办法将靠板埋在地下,而只能固定在地面上,虽然练习效果差不多,但高铁静还是觉得稍有些遗憾。

有功夫的人,即使开起玩笑来,也是与众不同的,“我父亲的一位徒弟回忆,有一次父亲和他开玩笑,运功在胳膊上鼓起一个疙瘩让他抓。他去抓,可那疙瘩随着父亲的运功不断变换位置,他一直抓不到。”

一般情况下,开武馆的人严禁自己的学员滋事,用所学的武艺来打架斗殴。高铁静说,在父亲的武馆内,武馆内部人员之间要做到长幼有序,师兄弟之间不许招呼小名,不许起外号,要以“师兄”“师弟”相称,师弟见到师兄要首先打招呼;练武功时要注意着装,夏天无论多热都不允许光着膀子练武。

“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我的很多师兄弟都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有一位师兄以手捶地,效果和铁榔头差不多,还有一位师兄能用嘴叼起几百斤重的大包……”说起自己的师兄弟,高铁静很是动情。

更让高铁静感动的,则是在这样严格的教育下,武馆的学员,特别是后来成为高铠庭弟子的那些人,对于师门的感情异常深厚。高铁静记得,父亲去世后,仍有不少弟子来看望母亲。

让他更感动的是几年前的一件事。当时高铁静60多岁,一位80多岁的师兄约他在乐园见面,两人互相望到对方的身影时,那位老人快速走向高铁静,稍有不安地说:“铁静,还让你跑一趟。”高铁静说:“我比您年轻,跑一趟是应该的。”老人却动情地说:“不对,你那里是师门啊!”

所有的情意,都包含在这朴素的言语中了。

本报记者李宁

图片由高铁静提供

(原标题:民国开武馆,许多规矩不能坏(图))

Tags:规矩   地下   夏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