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问鼎中国楼市的3个终极难题 knee怎么读你真的懂?

网络整理 2017-03-21 同城信息

导语:

3月15号,有一位北京的校友问特姐,现在能买吗?

她说等等北京新政策。

那天,央视打的什么假、揭的什么黑,说的是什么无印良品还是无良印品,已经没人关注。大家都惴惴不安地等待靴子落地,仿佛要听到那一声咣当,或者心里暗自希望永远不要听到。

317新政,在2天后落地了。

然而,调控不是天天有吗?大家都习惯了,如果没有才会觉得恐慌呢。北京上海永远涨?嗨,还真不是。每个城市都不是永远涨的,它们当然跌过,而且,最近的跌都是由于使用“认房认贷”这个杀器。所以,大家能理解老司机等待靴子的心情了?

一)“认房认贷”的前世今生,优秀的炮弹成长史

1)少女初长成的2010

2010年6月,住建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通知,明确“认房认贷”

2010年7月12日,沪房管“认房认贷”

2010年7月15日,京出台“认房认贷”通知

2)血流沃野的2011

随后发生了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神州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砸售楼处运动。

当年一些著名事件,比如鄂尔多斯崩盘,康巴什房价从2010年的1万多跌到3000多,这个内陆新星从此与中国大舞台告别。

当年,微博很火,美美很火,红十字会很火,这个很火的年份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3)彷徨的2012

在几次下调存准之后,2012年6月8日央行下调基准利率,同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将商业银行二套房贷风险权重下调,2012年7月6日再次下调基准利率.随后,信贷出现了各种花样放松。

2012年下半年,房价在前期下跌基础上出现了一些上涨。

4)明严实松的2013

2013年1月,部分银行二套房认定标准微调,认房认贷放宽为认房不认贷。

2013年4月,第二次强调“认房认贷”,从信贷数据看出来,,2013年的信贷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说明银行在实际执行中可能放松了认房认贷政策。

于是,2013年房价出现明显上涨。

5)如日剧般大反转的2014

所有的大反转都源于绝望,就像日剧,把人性的欲望已经挖掘到极点,爱恨情仇生杀死活,都已经经历过质问过咆哮过沉默过,只有反转,因为反转不需要前世的清醒逻辑,绝望的人还要清醒逻辑做什么?

2014年上半年,矫正了2013年信贷放松,实际上又加强了认房认贷

2014年9月,房价明显下跌,北京跌幅达到12.8%

2014年10月,政府突然发文将认房认贷改为认房不认贷

2015年,深圳率先大涨,上海随后异动

2016年开始直到9月,20个城市轰轰烈烈的上涨

6)2016杀器重祭

2016年11月,沪深再次认房认贷。

随后,春节以前,深圳出现10%回调,上海市场陷入冰冻,春节后,上海部分地区回调5%,郊区二手房不好卖了。

2017年3月17日,北京广州再次认房认贷,郑州在偷偷开了小口子之后看到北京态度,明言发文把小口子堵上

二)炮弹的杀伤力源于信贷的松紧

炮弹只是引子,实质上起杀伤作用的是信贷,在信贷紧缩面前,所有中国式不动产情感都灰飞烟灭,我们寄予不动产的家庭美满孩子未来以及阶级确认,在下跌面前都不存在。也许我们热爱的只是收益率,它没有情感,我们也没有。

(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

从上表可以看到,2010年信贷狂飙后,2011和2012都在抑制,2013信贷再次出现大幅增加,2014再抑制,2015和2016你自己看。

我们来看北京一个活生生的房价案例,感受一下调控和信贷的节奏:

2010年大涨后的跌势可以用砸售楼处的数据看,北京上海都出现了跌幅达到30%的楼盘。

2010年和2015年两次大涨之间,经历了几次紧就跌松反弹,最后呈现大松大涨的局面。

三)老司机们说

每一个老司机都是在调控的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形成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游击理论。

咱们摘几个老司机语录:

张大伟:未来还能买房吗?伟哥坚信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是市场平稳,调控导致的楼市波动反而是上车的机会,所以你做好准备。

郜律:对于不差钱的来说,未来的几个月,又是一个相当好的买点。市场平稳期,就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水库欧:政策就像刹车片,调控相当于踩刹车,原本狂飙的速度被刹下来了,您见过刹车刹到倒车的吗?没有。

国家需求是降低杠杆,主要观测指标应该是杠杆,可以从前文的表里看到,2015~2016年的上涨是依赖杠杆的,这是与以前不同的状况,而且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公积金贷款和商住的贷款。

按照公积金等贷款占25%估计,2016年新增住房相关贷款可能有7万亿了,去年新房成交额是10万亿,二手房成交额据链家估计是5万亿,那么杠杆率可能已经达到47%。2016年个人房贷占到了新增贷款的45%。

央行心理位置在哪里,杠杆率降到35%以下?个人房贷占比降到30%左右?如果按后者,假设新增贷款不变,预计今年个人按揭贷款将下降至3.8万亿,前两个月已经用掉1万亿,意味着剩下的10个月月均发放2800亿,您对比一下去年高点时的6000多亿。

按照信贷是房价幅度双倍来粗估,信贷减少32%,意味着房价下跌15%左右。

你们发现没有,最近价格的涨幅伴随的是信贷双倍的涨幅,这是边际效益递减造成的,如果大家认为近期还有一个大涨,那就意味着杠杆率爆表。

即使按照上个五年,2010~2015的节奏,2010那种大涨也是经过5年时间反复紧松涨跌回弹来消化的。

当然,政府也不希望市场出现大跌,估计要观察一下杠杆率降下来后市场的反应,再做进一步的决策。回调稳固后的一线市场仍然是可期待的,注意观察市场,发现底部。

四)操作路线图

综上所述,我认为房价会出现高位盘整,根据信贷松紧形成箱体震荡,这恐怕也是政府的思路,用时间消化涨幅。

在这种大形势之下,我的思路呢,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

空间呢,就是选城市选地段,选城市有三个标准:

1)第一个是经济。经济具有独特性最好是垄断性,具体到行业就是金融互联网高科技,我觉得只有北上深符合这个条件,从它们的人均国税个税也可以看出来,远远超过别的城市,这反映了经济质地。全世界高房价的城市都是与这三样相关;

2)第二个是人口。人口持续增加或者人口吸附能力强的城市是安全的,比如说广州天津南京郑州济南等,北上深的人口吸附能力就不必多说。

3)第三个是土地供应。经济再好的城市只要供需充分,郊区不会怎么涨,供需最紧张的是北上广深,所以国家才会说,要给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调整土地供应。

选择城市会越来越重要:

1)中国城市住宅竣工量大约有450亿平米了,即使按照11亿的人口计算(加上已经实质进城的流动人口),人均已经40多平米,中国总体的城镇化已经完成,过剩会逐步积累,再过一个5年看,会发现大部分城市遍地都是房子;

2)1960~1990的年生2500多万个的婴儿潮时代提供的买房主力军逐步退场,5年后就是青年人口剧减的一代变成买房主力,没有就业机会的小城市将真正体会人少房多的悲惨。

时间呢,我觉得有个房价轮动地图。

深圳早周期一年,接着是长三角领头羊上海,然后波及长三角重要城市,最后是华北和京津冀这一广义北方区域,这简直是个北伐路径呀。

深圳是先行指标。为何是它,首先它存量住宅最少,新增供应最少;其次它年轻人多,比较活跃;最后它是移民城市,没有历史,没有阶级,相比较而言文化沉淀底蕴比较浅,总之,就是冒险家多。

就深圳目前状况看,在经历了杀器后,市场冷了一段时间,春节前出现了实质回调,不少地段一般的楼盘下调了10%。春节后,二手房成交出现了小阳春,尤其是香蜜湖和南山豪宅片区,难道是有钱人更不怕调控?

深圳可以做为北上广的先行样板来看,再观察几个月,如果深圳二手量价保持目前状况,说明它已经完成筑底。实质上深圳的住房贷款已经大幅降低,在信贷降低基础上保持的成交具有参考意义。

因此,结合时间空间理论,画出如下路径图:

第一阶段,确认深圳筑底完成后,买深圳;

第二阶段,确认上海筑底完成后,买上海;

第三阶段,确认北京和广州筑底后,买北京广州;

其余人口多土地不多的城市,自行设计路线。

说了那么多,其实,刚性需求的不是房子,是钱!我们如梦靥般挥之不去的恐惧,既不来源于生活的平庸,也不来自于理想的暗淡,而是纯而粹之,来源于我们跟不上央行印钞的速度。我们的悲哀在于,这辈子不是和自己比赛,而是和注定跑不赢的印钞机比赛。而买房,只是让自己输得不至于那么快,那么惨。如此而已。

Tags:问鼎中国楼市的3个终极难题 你真的懂?   楼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